Tommy's Blog Tommy's Blog
首页
  • IT专题
  • 考研学习
  • 英语学习
  • 考公学习
  • 斗资博弈
  • 随笔
Tags
正经人
时光机
  • 关于
  • 建站分享
  • Hexo教程
GitHub (opens new window)

Tommy

实事求是
首页
  • IT专题
  • 考研学习
  • 英语学习
  • 考公学习
  • 斗资博弈
  • 随笔
Tags
正经人
时光机
  • 关于
  • 建站分享
  • Hexo教程
GitHub (opens new window)
  • 考研专栏目录
  • 考研第一章

  • 教育学--333

    • 教育学-333专业课概述
    • 01-教育学原理

    • 03-中国教育史

      • 中教史-第一章:中国古代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前言
          • 古代教育史
          • 第一部分:奴隶社会教育史
          • 第二部分:封建时期教育学
          • 第三部分:封建时代后期
          • 第四部分:跨入近代化教育
        • 1.0 古代社会的教育史
        • 1.1 原始社会的教育
        • 1.2 奴隶社会的教育
          • 1.2.1 分析学校产生的条件
          • 1.2.2 学校的类型:
          • 1.2.3 官学制度与六艺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体制
          • 西周的教育制度
          • 西周是最早开始家庭教育的朝代
          • 官师合一,不是独立社会职业
          • 六艺教育介绍
          • 1.2.4 私人讲学:奴隶社会步入封建社会
          • 产生的原因
          • 私学特点
          • 意义
          • 春秋时期的国立高等学府:齐国的稷(ji)下学宫
          • 私学部分很重要,单独拿出来
          • 01 教师的祖师爷——孔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 02 孟轲——孔子最好的弟子
          • 03 荀子——稷下学宫任职过
      • 中教史-第二章: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 中教史-第三章:儒学与读经做官模式初步形成
      • 重要知识点
  •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946

  • 深圳考研

  • 计算机考研

  • 考研专栏
  • 教育学--333
  • 03-中国教育史
TommyZeng
2022-10-04
目录

中教史-第一章:中国古代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前言

教育史的学习的重要性仅次于教育学,要结合历史学习教育史

中国古代教育史发展轨迹:

儒学 --》经学(董仲舒) --》 理学(朱熹)

核心都是儒学

# 古代教育史

从原始社会开始,教育是人类传授生存技能必要的部分,分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 第一部分:奴隶社会教育史

列最为具有代表性的西周,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巅峰,达到了奴隶社会生产力的顶峰。

为此生产力开始在统治阶级和贵族、富裕奴隶主等群体中出现富余,这部分人可以将脑力和体力活动分开,开始专门为教育腾出手,培养下一代,以维系统治地位。于是出现了学校。

分为:官学(西周)

# 第二部分:封建时期教育学

私学的出现(东周)

秦汉魏晋南北朝

儒学经学 封建社会上升阶段

# 第三部分:封建时代后期

明清理学,封建走向衰败

# 第四部分:跨入近代化教育

教育步入近代化进程:

Part1:

​ 近代化教育起步:洋务运动,由外到内

​ 建立

​ 改革

Part2:

​ 国共两套教育体制

​ 现代教育理论实践

# 1.0 古代社会的教育史

# 1.1 原始社会的教育

夏商朝代的教育更多的是传说,有很多关于学校的传说,但缺少实际的考古发现

所以该阶段的重点在西周

# 1.2 奴隶社会的教育

# 1.2.1 分析学校产生的条件

首先说明: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与生产力有关。原始社会也存在教育,但是是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为主。

方法论三板斧:政治、经济、文化三角度

经过奴隶社会的高速发展(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顶峰),生产力全面超越以往原始社会的任何阶段,这有力的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并因此发生了质变而产生了学校。

学校教育出现的条件:

  • 生产力出现富裕,可以体脑分工。

  • 文字的出现,有载体

  • 社会发展一些年了,能教的多了

# 1.2.2 学校的类型:

五帝时期(原始社会):“成均” “庠”两种类型的学校

image-20221003193305222

夏朝需要开疆拓土,和武力关系较多,所以称为“序”、“校”

商朝就出现的学校:右学(大学)左学(小学)

有很多教学内容和“乐”相关,是因为当时生产力落后,科技落后,对很多自然现象没办法解答,人们会倾向于用乐理来解释,并传授给下一代。


# 1.2.3 官学制度与六艺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体制


# 西周的教育制度

西周时期都是官府掌控教育

西周教育概览

image-20221003194149766

25户设为一闾

5族为党

5党为州

5州为乡

  1. 国学

    位置:设置在王都内

    小学、大学的总成,称为“中央官学”,专为贵族设置。

    大学:

    ​ 9年制度

    ​ 礼乐优先,御箭(御是骑马,箭是射箭)次之重要

    ​ 7年小考核,通过称为小成

    ​ 9年大考核,通过称为大成

    小学:

    image-20221003193942073

  2. 乡学

    称为地方官学

    位置:各地方

    招人:奴隶主和平民子弟

    image-20221003194011973

    六德、行、艺

    学习优异可以考核进入大学学习,这点很重要,意味着可以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阶层

    以上西周是不会有私学的。

# 西周是最早开始家庭教育的朝代

7岁就要开展家庭教育

还是全世界胎教出现最早的国家

# 官师合一,不是独立社会职业

基本是由官员兼任老师,没有出现全职的老师

# 六艺教育介绍

基本的教育内容

教育的特征

礼、乐、射、御、书、数

科目 所属阶段 称呼
书、数 小学课程 小艺
礼、乐、射、御 大学课程 大艺

礼乐:

礼重道德,乐注重艺术,陶冶情操

射御:

“射”、“御”是军事课

书数:

[shǐ zhòu piān]史籀篇:中国教育史记载的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

image-20221003194820129

六艺教育的特点:

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

符合历史规律,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1.2.4 私人讲学:奴隶社会步入封建社会


出现了新的教育思想——为私学的发展起到奠基作用

私学兴起 ——> 百家争鸣 ——> [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高等学府)_百度百科 (baidu.com) (opens new window)]

在这其中:

儒家兴起,墨家也兴起 共称为显学。

道家法家(另外两家)也是相当有名,为最后形成战国后期的大量教育论著提供了基础

# 产生的原因

出现的本质原因:

社会生产力得到长足发展,达到奴隶社会的发展顶峰,地方势力开始反超天子。地方对于乡学较差的教育资源不满,开始自行解决后代教育问题。

表现为政经文的下放:

  1. 经济发展出现私人所有的土地(地主出现了),井田制 (opens new window)瓦解
  2. 礼乐崩坏,礼乐管不住啦(威严不如以前,生产力强大,奴隶主反超天子)
  3. 士阶级兴起,大家都开始养士

井田制是奴隶社会时期的土地模式,代表奴隶要大量被白嫖种天子的共田,自己的私田只能供给自己的生存。随着奴隶主之间的土地兼并,势力逐渐强大,而天子势力衰弱(对方原因),开始出现大量自耕农,和带有封建社会性质的地主(与自耕农发展租赁关系)

# 私学特点

image-20221003201538993

# 意义

可以自由讲学啦

扩大了受教育对象的范围(平民都可以)

促成了大量的学术派别,百家争鸣:因此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政治观点,又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私学 ———》 百家产生 ————》私学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因为上面写的发展养士之风开始盛行

# 春秋时期的国立高等学府:齐国的稷(ji)下学宫

从百家私学讲学又成了官家举办,但由私人主持讲学的特殊学校。

集成讲学、写书著作、育才活动对方为一体,甚至能议论政策,提供政见(给政府提供)。

特点:

学术自由

待遇优厚(经济地位很高)

学生可以选择很多的老师,很自由

最早的学生守则产生了《弟子职》

image-20221003202356775

# 私学部分很重要,单独拿出来

# 01 教师的祖师爷——孔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1. 开创性,造诣

开创了私人自由讲学的风气(30岁就开始讲学)

整理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总结了以前的文化

承前启后,从旧的六艺转向 ——》 新六艺

  1. 教育的作用

可通过教育让人发生了变化

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影响人发展的几大要素

image-20221003202842883

性相近,习相远

刚出生性很相近,学习后就距离远了。教育对一个人的作用很大呀,直接和今天的教育原理挂钩了

第一点:治理一个国家三要素:人口增加,富裕起来,教育起来

孔子理解的很深呀,教育和政治关系也很大(强调德政,教育为政治服务)

重教育兴学的传统,为中华文明延续至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 孔子的教育对象

强调有教无类,不分贵贱,人人都可以受教育

倡导教育公平,很先进的教育思想。

  1. 学而优则仕 与教育目的

image-20221003203509318

**正面性:**可以为封建统治阶层提供新鲜血液,不让统治阶级固化,这对于西周的教育是降维打击,打破了世袭制,有利于社会发展。

反面性: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变相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了

  1. 教育内容:
书 书名全称 注释
《诗》 《诗经 (opens new window)》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书》 《书经 (opens new window)》(即《尚书》 这是周王室外史所藏的政治文件,编年体
《礼》 《仪礼 (opens new window)》 礼仪,约束人的思想道德
《易》 《易经 (opens new window)》(即《周易 (opens new window)》) 群经之首,中国哲学源头,思辨性很强
《乐》 《乐经 (opens new window)》 隶属周王室司乐的音乐作品
《春秋》 《春秋》 记录历史,春秋是先秦对史书的通称

教学内容的特点

重社会人文,轻宗教

重文,轻武

轻科技、生产力相关,自然知识比较贫乏

  1.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启发诱导,强调独立思考

思行并重

不耻下问,实事求是,态度好学

  1. 道德

仁礼:德育至上

德育重在行办,强调克己

  1. 论教师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学相长

  1. 历史影响

已经有教育学原理中的

  • 原理
  • 功能目的
  • 内容
  • 方法
  • 德育

# 02 孟轲——孔子最好的弟子

孟子人称亚圣,继承孔子的仁学思想

性善论

强调人与动物的区别

通过教育扩张人的善

“明人伦”与教育目的

培养人才为教育服务

人伦:社会秩序

深造“自”得——自己的领悟

盈科而进:学好了再往前

教亦多术:教人的方法有很多种

专心致志:认真专心

# 03 荀子——稷下学宫任职过

1. 礼法并重

法家思想在战国后期为秦国重用,并最终实现了大一统

2. 性恶论

先天都是自私的,伪善的,需要后天的努力学习来改变

化性起伪

3. 设定成就等级:

大儒

俗儒

雅儒

大儒是最理想的一类人才,知识广博,能以浅持搏,以古持今,以一持万

4. 以儒家经典为讲课内容

荀子重视儒家经典的传播,尤其是《礼》、《乐》

5. “闻见知行”结合的学习过程

孟子“内求”,荀子“外铄”

孟子性善论,强调向内发掘人性的美好。

荀子性恶论,强调需要靠外力来改变人的恶。

学与思的关系上,侧重于“学”

学习的过程:

闻见:外在的体会,感受

知:理性认识,掌握内在规律

行:实践,践行

孔子是学——思——行

学习方法:

  1. 善假于物:善于是用外在事物,促进自己的发展
  2. 兼陈中衡:在学习过程中如何保持平衡统一,类似孔子的中庸思想
  3. 虚一而静:专心致志

6. 论教师

重视教师的作用和地位

对教师也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

师生关系强调尊重,学生努力进步,勇于超过老师

片面强调服从教师

在线编辑 (opens new window)
#中国教育史#333教育学#中国教育史
最近编辑时间: 2023/02/12 19:47:59
教育学-知识卡片
中教史-第二章: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 教育学-知识卡片 中教史-第二章: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最近更新
01
本站维护方法(防止遗忘)
01-27
02
Speaking Corpus
04-28
03
Speaking Reference
04-24
更多文章>
Theme by Vdoing | Copyright © 2021-2025 | 备案信息:10086号
  • 跟随系统
  • 浅色模式
  • 深色模式
  • 阅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