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333专业课概述原创
# 第一部分:教育学概述
# 1.0 研究对象
肯定是教育啦~ 怎么更好的教育,教育的意义巴拉巴拉
# 1.0 研究任务
揭示教育规律,探究教育的价值观念和教育的艺术。
# 1.1 发展阶段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中国:《学记》竹简上的,只有1200字,但非常深刻的讨论了教育和政治的关系(是世界想最早的相关著作
西方:昆体良 —— 培养演说家
但是在古代社会(原始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都是非独立学科,只是有了学科萌芽。
# 1.2 发展阶段二: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出现
出现的本质原因是1840年人类迈入工业化社会之后,生产力大幅度发展。无论是科技、文化、政治、经济都出现大幅进步,这都为教育学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原因:
- 生产力提升,实践的知识需求提高
- 近代科学的高速发展,远超古代总和
- 跟随生产力发展而出现的大量著名教育人士
- 知识开始逐渐沉淀
标志:
- 成为了专门的学术领域
- 独有的概念出现了
- 有了更为科学的研究方法
- 开始出现相关著作(相较于以前片面的内容,更为完整,系统化)
- 各种研究机构开始出现
详解:教育学(走向独立学科)的过程
年份 | 代表人物 | 特征点 |
---|---|---|
1632年 | 夸美纽斯 | 班级授课的形式出现了(延续至今) |
1693年 | 洛克 | 教育三大件:德育、智育、体育 |
1776年 | 康德 | 教育学进入大学课堂 |
1781年 | 裴斯泰洛齐 | 教育学心理学化,与心理学密切结合 |
1806年 | 赫尔巴特 | 继承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推动教育学由实践性制度走向学术性学科(祖师爷) |
# 2.1 发展出的教育学流派
# 1. 实验教育学
一切以实验研究为基础进行量化,产出结果
假设 ——》实验 ——》 证明
与赫尔巴特有对立性,强调实验,反对思辨(赫尔巴特强调思辨)
优点:严谨性高,依据性强
缺点:有唯科学主义的嫌疑,过度依赖实验
# 2. 文化教育学
是与实验教育学互相对立的教育学派,秉持人是一种文化存在。
教育方针是:将人类的文化内化给学生
精神或文化科学方法、思辨、陶冶情操、唤醒
# 3. 实用主义教育学
这个流派是杜威的,就是胡适那叼毛天天追捧的老师。但杜威本人确实在教育上造诣很深。
疑问:为什么是对赫尔巴特的批判呢?
# 4.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最早将其付诸实践的是毛子,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部分的第一次实践
教育是生产力再生产的过程
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手段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番外问题:为什么容易机械化,教条话,甚至政治化?
优点:充分应用马克思主义这一全新的唯物主义分析方法,具有相当的科学性
缺点:实践中因为种种原因,很容易出现机械化、教条话、政治化的问题
# 5. 制度教育学
很多强调对于制度的批判,要分析制度,让制度为教育所用
优点:重视制度
缺点:过度依赖精神分析?
# 6. 批判教育学
1970年代
注重敏感性,要对周边事物保持敏感性
继承了马克思的批判方法
批判了资本主义的教育
但是批判的太深刻,却没有啥有用的改进方法
# 2.2 回到当代教育学:进入理论深化阶段
# 1. 新课改:用到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将教育目标氛围认知、情感、动作,对教育评价有重大意义
# 2. 知识结构学
主张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结构,结构很重要,用结构引导学生自己理解领悟
# 3. 苏联教育思想
实验,与教学最优化巴拉巴拉
# 4. 我国的教育学思想
中国的教育发展其实非常有历史,有很多研究
研究的很广泛
这个时期的教育学研究出现了很多新特征:
- 问题领域光速扩大
- 研究基础研究模式多样化
- 细化特别多,很多都可以研究
- 教育学研究与实践改革的关系更密切了
- 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出现元原理(元化概念?)
# 第二部分: 中国教育史
教育史的学习的重要性仅次于教育学,要结合历史学习教育史
中国古代教育史发展轨迹:
儒学 --》经学(董仲舒) --》 理学(朱熹)
核心都是儒学
# 古代教育史
从原始社会开始,教育是人类传授生存技能必要的部分,分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 第一部分:奴隶社会教育史
列最为具有代表性的西周,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巅峰,达到了奴隶社会生产力的顶峰。
为此生产力开始在统治阶级和贵族、富裕奴隶主等群体中出现富余,这部分人可以将脑力和体力活动分开,开始专门为教育腾出手,培养下一代,以维系统治地位。于是出现了学校。
分为:官学(西周)
# 第二部分:封建时期教育学
私学的出现(东周)
秦汉魏晋南北朝
儒学经学 封建社会上升阶段
# 第三部分:封建时代后期
明清理学,封建走向衰败
# 第四部分:跨入近代化教育
教育步入近代化进程:
Part1:
近代化教育起步:洋务运动,由外到内
建立
改革
Part2:
国共两套教育体制
现代教育理论实践
# 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
理解很重要
框架:一共九章
两大块:学 和 教(给学生)
一二章:
所以要先研究人的心理
{
认知{
共性
差异
}
人格
}
2
3
4
5
6
7
2
3
4
5
6
7
第三章:学习是什么?怎么学?
第四章:动力动机
五:只是的构建
技能形成
7:学习策略及教学
8: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般人 / 有创造能力的人
9: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
10:心理健康教育
重点2、3、4章占据80%的考点
# 学科研究对象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
教师心理
# 研究任务
揭示规律
运用规律
# 历史发展
古代思想起源
古代的圣人的教育思想,孔子苏格拉底
近代思想起源
西方文艺复兴后 高尔顿(达尔文亲戚)
德国人冯特:1879年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实验法引入了学科
完成了由哲学转换成了科学
美帝的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学派起来了,反超了德国
教育学思想的发展: 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
赫尔巴特:教学的过程要运用心理学规律,发展了教育四阶段,有发展成五阶段
初创期
发展时期
成熟期 60s-70s
深化时期 80s-至今